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6]5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同合作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招生就业办公室统筹,各系(院)为主,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推进“院、专业”二级就业创业工作组织体系,多部门协同合作,以保障就业创业机构、人员、经费和场地“四到位”,以贯彻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五化”要求。
2.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学院学工办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是全院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要切实起到牵头组织、管理督促的作用,定期研究就业创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科办指导督促专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和建设。学院综合办、学工办、教科办等多部门统筹,对创业学生的日常管理、流程审批、学业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鼓励成立与学生就业创业有关的学生社团,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创业导师,组建院、系两级学生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
3.明确各系(院)职责分工。各系副主任是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列入本学院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系(院)教育教学及专业发展等工作的整体规划,明确方向,划分职责,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作。各系(院)主任、副主任要狠抓落实,具体组织协调开展工作。专业教师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利用专业资源和人际网络,为毕业生提供更有效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创业机会。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全力配合,主动参与到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中。
二、完善制度保障,加强队伍建设
4.完善工作制度。修定和完善《8040威尼斯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规定》、《8040威尼斯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奖惩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就业创业工作考核的基本指标和量化标准。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确保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使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5.保证专项工作经费。建立奖励机制,加大对就业创业工作奖励力度,鼓励全员参与就业创业工作。学校每年按当年学生学费总额的1%核拨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经费给招生就业办公室,用于开展相关就业创业工作。学院每年按各系(院)当年学生学费总额的0.5%核拨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经费给各系(院),用于开展相关就业创业工作。
6.加强就业创业队伍建设。原则上每个系应届毕业生人数500人以内的配备一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500人的,按500:1配备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并可设立就业创业办公室。学校每年有计划地选派校、院两级从事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参加培训,将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培训纳入学院师资培养计划,支持他们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教学效果。招生就业办公室针对专职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4个学时。
三、搭建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
7.引进和开发智能化辅助就业平台。学院创新管理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就业创业数据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就业创业信息网、手机APP、微信等渠道,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实施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完善毕业生跟踪和服务机制,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提升就业质量。
8.搭建便捷的校园就业创业平台。做好校级大型招聘会、二级学院专场招聘会、企业单独招聘会三个层面企业进校招聘的就业推介格局,为学生搭建更加便捷的校园择业就业平台。招生就业办公室加强统筹和管理,增加建设发布招聘信息专栏,有针对性地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加强企业审核和监管,防范招聘陷阱,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活动结束及时做好招聘会的总结分析和后期的企业跟踪回访,充分发挥校园招聘的重要作用,提高招聘活动效率。
四、加强课程建设,落实 “三向”教育
9.做好就业创业创新类课程建设和教学组织。上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合理分配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积极组织教师承担相关教学任务,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的教育指导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建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就业课程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业创新实践体系。
10.抓好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三向”(导向、定向、走向)教育。大一就业导向教育,专业带头人牵头,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校内专业导师、辅导员等协助做好大一新生的专业教育,重在认识职业世界,规划学业,建立学业自信;大二就业定向教育,“双导师”(校内专业导师、校外职业导师)指导专业素养养成教育,重在提高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陪伴学生成长;大三就业走向教育,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牵头,校内专业导师、辅导员等配合,重在做好就业创业形势政策指导,辅导学生做好求职准备,帮助学生走向职场。
五、开展市场需求调研,用好就业反馈成果
11.开展市场需求调研。由学校学工办和教务处牵头,做好每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并编制《8040威尼斯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将创新创业相关情况以及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升学、暂不就业等内容纳入就业质量报告,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根据此报告提出改进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12.用好就业反馈成果。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教务处要加强指导,专业带头人要深入了解就业需求及岗位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培养质量。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13.加强就业创业研究探索工作。进一步强化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探索和实践,实现“创意—创新—创业”三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对象、内容、管理、成效等方面分层次开展就业创业的工作模式。鼓励师生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实践、训练比赛等方式参与就业创业的研究探索当中。
六、提升就业创业精准服务工作水平
14.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牵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毕业生需求,将他们的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相对接,实现智能化供需匹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广泛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发微信订制服务,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信息化。
15.建立就业率统计工作三级联动机制。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认真核实汇总就业创业数据、回收学生就业协议书;系(院)就业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办公室专门人员负责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严禁以扣发毕业证为由逼毕业生签就业协议,杜绝“被就业”现象。学院加强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就业数据信息真实、准确。
16.做好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工作。学院加大对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鼓励依托专业创业,做特色创业项目。重点关心家庭困难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落实“一位帮扶老师、一次个体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项求职补贴”等帮扶举措,督促受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和就业指导类活动。学工办和各系(院)要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持续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七、打造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品牌活动
17.做好就业创业咨询工作。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在就业指导全员化的基础上,各系设立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对接本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做好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信息提供和信息咨询等组织和服务工作。学校要充分发挥职业发展咨询室的作用,面向全校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的职业发展咨询服务,鼓励具备职业咨询资格的老师参与该项服务。
18.打造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品牌活动。学院每年举办大型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积极打造 “创业教育月”和“就业服务月”等活动品牌。学院有关职能部门、各系(院)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就业创业品牌活动。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在全院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校园氛围。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确职责,分工配合,确保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推进我院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迈向新台阶。